Wednesday, February 23, 2011

林希翎 - 图说历史|国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少年林希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林希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73年获释后在浙江农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林希翎与儿子的合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79年补发的人民大学毕业证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90年8月31日,摄于法国Chenon城堡,中间为林希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林希翎在巴黎寓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009年在医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林希翎去世,中国驻法使馆送了5000欧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送了花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林希翎--------生平

罪名
林希翎据1959年8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59)中刑反字第451号》,“反革命分子”林希翎罪名, 据此,林希翎被判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1979年7月,《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对林希翎右派问题的复查结论》如是说:1957年5月23日至6月13日,林借帮助党整风之机,先后去北大和在人大作了6次演讲、答辩,公开煽动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制度。

1980年5月13日,就林希翎呈交的申诉书,《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通知》说:“经本院复查认为,原判认定的主要事实、定性及适用法律正确,决定驳回申 诉,仍维持原判。希望你认罪悔改,彻底转变反革命立场,投身祖国的‘四化’建设。”这样,林希翎作为“不予改正”的“终生右派”之一,在活化石般证明着当 年“反右运动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株连
林希翎一再公然拒绝认罪。 这种顽固态度既出于一种自信,也由于她感到自己不是孤立的,赞同和支持她的不仅有同辈,还有革命老前辈和党内领导人——结果他们纷纷受到株连。

首先是人大的老校长吴玉章。反右运动开始后,林已被报纸点了名,他还表示不同意公开批判;林被戴上了“帽子”,吴老就让外孙蓝其邦代他去看望林希翎,碍于吴老的地位和声望,左派们奈何他不得,就以支持帮助过林希翎为由,将在人大学习的蓝其邦打成右派。

此外,从本校同学到外校师生,以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和人民文学等的编辑记者和作家们,还有与她素不相识的读者,凡曾经支持或赞同,甚至仅仅同情或接触过林希翎的人,很多都被划为右派。

至于林希翎一家人,更是在劫难逃,无一幸免。母亲丢了工作,又作为反革命家属和全家“充军”到宁夏农场,几乎饿死在那儿;一个妹妹在当地生根落户,一直留在宁夏;另几个弟弟妹妹也都背着她的“黑锅”,有的在农村当木工,有的上不了学,很小就当了农村的“贱民”。

林希翎说:“单单在北京,因我被打成右派的就有一百七十多人,在全国各地更是不计其数。”


入狱
林希翎的问题之所以严重,是因为通了“天”。 开始“鸣放”不久,林希翎的几次演讲和辩论记录,就被“摘编”成“内参”,直送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看后,马上封林为“学生右派领袖”。刘少奇随之批道: “极右分子,请公安部注意”。 林希翎开始关在北京草岚子监狱,“一号命令”发布后,被解送到她的原籍浙江省的蒋堂劳改农场。


出狱
当15年刑期只剩下最后几个月时,她的命运竟又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1973年春天,毛泽东 “最新最高指示”放人,有人理解为林希翎被判刑是别人“背着毛主席”干的,又有人理解为即使毛主席知道此事,他问到林在哪里“工作”和“好不好”,说明林 可以出来“工作”和“好”一点了。紧接着,浙江省委得到公安部的通知,着即释放反革命犯林希翎。


折腾
1975年,从不安生的林希翎听说邓小平重新主持中央工作并且开始全面整顿,感到自己和国家都有了希望,为改善处境,她告别家人(1973年底她与本厂技术员楼某结婚,并育有一子),赴京上访去找“邓大人”。哪知却自投罗网。

1976年1月9日深夜,一群警察闯进她临时借住的地方,把她“请”进了海淀区看守所,关了两昼夜,再押解出京,交原住地革命组织严加看管,认真审查。

她立刻成了当地的头号新闻人物,她的“反动真面目”和“反革命祸心”“彻底暴露”了。做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活靶子”和“阶级斗争新动向”的“活教 材”,她经受了一场场批斗、审讯和毒打,被迫交代怎样参与几个月后才发生的“天安门反革命事件”,又怎样和北京的“反革命及其黑后台”合谋,南北呼应“破 坏文化大革命、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全家人被林希翎的事弄得惊恐万分无法安生,只得尽量不让她出门,坚决不准她再“关心国家大事”。


申诉
1978年,中共中央下达文件,宣布摘去全部右派分子的“帽子”。既然是全部,当然包括林希翎了。她苦熬活受20多年的漫长严冬,终于有头了!兴奋之余,她为二儿子取名“春临”,认为“他的降临是吉祥的象征和历史的转折”。

1979年3月,林希翎收到一封辗转送达的北京来信。写信人“王文”,自我介绍是原中办工作人员,五十年代曾与林有过接触。他要她及早到北京,重新提出申诉。于是,她不顾亲人的反对,把老母亲积蓄多年留着料理后事的一点钱“借”出来,买了一张硬座票,抱病赴京。


出境
林希翎一直有着一个重要的“海外关系”,这就是她的父亲。早在1948年,林父就离开大陆,解放后一度不知下落。三年困难时期,他忽然从香港给林母原籍来了信,从此不时寄“侨汇”以补家用。他很想回来看看,但得知女儿是“大右派”和“反革命”,一直不敢造次。

直到1983年5月,林希翎愤而上书:《我的大声疾呼——致中央党政领导的一封信》。一个月后,她终于告别了留在金华的丈夫和小儿子,启程经广州奔赴香 港。在到达深圳当天,林希翎就随着出境人群,跨过了罗湖桥中心线。那轻轻一步,不仅跨进了另一个“世界”,也跨越了一个“时代”。

林希翎-评价
林希翎曾被当时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誉为“最勇敢最有才华的女青年”。一度被誉为“勇敢的化身”、“带刺的玫瑰”。随之而来的反右运动中,她遭到全面批判,成了“学生大右派”、“反党急先锋”和“戴着天使面具的魔鬼”等等。

由于她“顽固抗拒”,被定成“极右分子”,列为所谓“六大右派”之一,开除学籍,留校监督劳动改造,时身体孱弱,有严重的气喘病。

林希翎-影响 林希翎为纪念胡耀邦逝世20周年撰联1984年,当林希翎获准合家定居香港时,西方世界为之一震,海外侨胞也认为这是邓小平领导的党中央的一种崭新的政治 风度,一种出于自信的表现。仿佛是一件稀世古董的“出口”,在西方掀起了一股“林希翎热”,法国、美国都争相向她伸出了手,台湾也向她发出了邀请。她与丈 夫离了婚,便带着两个孩子到了法国,进了法国社会科学院高等研究院,任法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顾问。

1985年在台湾,她立刻投入到台湾争取民主运动中去,并且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后来林希翎临时去香港,国民党当局遂借机禁止她再 入台湾,林希翎终于成为两岸都“不受欢迎”的人物。据林希翎说,她到了台湾以后,曾有多少人来开导说,海外有很多学人在两边跑,两边讨好,两边都当贵宾, 他们来去自由。

台湾民进党执政,林希翎当年曾支持过他们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斗争,因此被邀参加陈水扁的总统就职典礼,她还是实话直 说,公开发表演说,反对“台独”,又与新任台湾当局不欢而散

林希翎-言论 林希翎1985年来到台湾探望离别许多年的父亲。人们以为她会对台湾大加赞扬,却不料她一开口劈头就拒绝了台湾当局强加 给她的“反共义士”的头衔,断然表示“如果要我发表反共声明为条件的话,我宁愿回大陆去坐牢”,并以她所特有的坦率,直言对台湾的不满:“台湾的生活比大 陆高,许多地方的毛病则差不多”,“在这里听你们唱一个调子:‘反攻大陆’等等反共八股,实在让我讨厌死了!这里的新闻封锁,也把我脑袋都憋死了!”

如她自己所说,“我在台湾的这次‘民主假期’中的大鸣大放,之所以会在台湾同胞心中激起如此热烈 的反响和这样的奔走相告,就正如我在1957年在大陆的大鸣大放中的情形完全一样,并不是在于我有什么新发现和新创举,而完全在于我讲那些别人不敢讲的真 话。在大陆和台湾的国共政治生活中,我始终还是扮演了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那个三岁小孩的角色”。

有人就说:‘林希翎,你怎么弄得两边不讨好,那么笨’”;林希翎的回答是:“我本来就不想讨好(两边的)那些官僚”, 这也可以说是本性难移吧。

林希翎-作品
1956年因中国青年报发表《灵魂深处长着脓疮》,《一个青年公民的控诉书》

1956年写批评苏联《共产党人》杂志论文

1983年5月,林希翎愤而上书:《我的大声疾呼——致中央党政领导的一封信》。

林希翎-大事记
1935年出生在浙江温岭。1949年考入温岭中学高中部。同年年夏参加了解放军第二十五军,曾任师文工队员。五十年代前期转业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

1957年开始“大鸣大放”时,她在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连续发表了几次“惊世骇俗”的演说,从而“一鸣惊人” 。

林希翎为纪念胡耀邦逝世20周年撰联直至1973年经毛泽东主席亲自关心过问才得出狱。

1983年,林希翎到了香港,1985年又来到台湾探望离别许多年的父亲。1984年,林希翎获准合家定居香港时。

她后来定居法国,没有安分几年,当欧盟出兵科索沃,她又站了出来,参加反战运动,和法国当局与当时的舆论主流相对抗,又成了不合时宜、不受欢迎的人物。

2002年9月26日朱镕基总理访法,林以旅法华侨华人代表身份受到接见并在《欧洲时报》发表祝词以贺朱镕基总理访法圆满成功。

2009年3月26日,林希翎于法国巴黎郊区圣卡米拉医院加护病房病榻中,为纪念胡耀邦同志逝世二十周年,草撰一联,敬作遥祭,她还提到希望自己最终能够落叶归根。2009年9月19日北京时间15时于巴黎郊区圣卡米拉医院病逝,享年74岁。



==============================================================================


注:(1)至今仍未被平反的“六大右派”是:
章伯钧(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务院委员、中央交通部部长、农工民主党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
罗隆基(全国政协常委、政务院委员、中央森林工业部部长、民盟中央副主席)、
储安平(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光明日报总编辑)、
陈仁炳(民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彭文应(法学家、上海市民盟委员)、
林希翎(中国大学生界头号大右派林希翎)。


中共中央关于《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的通知
  (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五日)



自反右派斗争开始以来,不少地方和部门分别拟定了一些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并要求中央予以审查批准。考虑到斗争中的实际需要,中央认为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免各单位在划分右派分子的时候有畸轻畸重的地方。现在将经过中央讨论通过的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发给你们,请即下达到一切进行反右派斗争的单位,予以认真研究,在划分右派分子的时候即以此件为标准。同时望注意:
(一)全国反右派斗争一般是进行得健康的,所划的右派分子,一般是适当的,但是也有划多了和划少了的情况。而在运动进到深入阶段,在切实纠正了温情主义右倾情绪以后,一些单位把右派的标准放得宽了一些,以至多划了一部分右派的情况,比较更需要引起注意。无论划多了或者划少了,都应该按照正确的标准及时地实事求是地予以改正。但是在右派划得多了,需要改正的单位,必须注意保护群众和积极分子的热情和正义感,不要使人产生“反右派斗争过火了”的错误印象。有些中右分子有过不利于社会主义的言行,但是不够右派,如果当作右派斗争了,现在不要当众宣布对他的批判是错了,因为既有错误言行就应该批判。但是应在内部改划为中右分子,按照中右分子对待,并注意多加教育争取,到适当时机可以宣布因情节轻微已有悔改,脱掉他们的右派帽子。
(二)为了正确地划分右派分子,达到既不多划又不少划的目的,除了要有适当的标准,还要有适当的审查批准手续。凡是各单位确定为右派分子的名单,必须报告县一级或县一级以上的党的领导机关审查批准。高级知识分子、重要民主人士中的右派分子和其他有特殊情况的右派分子的名单,必须报告省一级或省一级以上的党的领导机关审查批准。
(三)上级领导机关除必须认真地审查所属单位上报的右派分子的名单外,还必须教育党员和群众十分重视对于实际情况的认真研究和具体分析,力戒浮夸和片面性。同时,还必须经常主动地细心地抽查和调阅所属单位右派分子的详细材料,及时纠正其 中偏宽偏严的错误,并且对于极右分子、一般右派分子和中右分子的界限举出具体的人物和材料作为实例,切实帮助下级掌握正确划分的标准。

附: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

(一)

凡言论、行动属于下列性质者,应划为右派分子:

(1)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城市和农村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反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于社会经济的基本政策(如工业化、统购统销等);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坚持资本主义立场,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剥削。
(2)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民主集中制。攻击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和人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攻击肃清反革命分子的斗争;否定“五大运动”的成就;反对对资产阶级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造;攻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人事制度和干部政策;要求用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和文化教育代替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和文化教育。
(3)反对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反对共产党对于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的领导;以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为目的而恶意地攻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污蔑工农干部和革命积极分子、污蔑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和组织原则。
(4)以反对社会主义和反对共产党为目的而分裂人民的团结。煽动群众反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煽动工人和农民的分裂;煽动各民族之间的分裂;污蔑社会主义阵营,煽动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之间的分裂。
(5)组织和积极参加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小集团;蓄谋推翻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基层单位的共产党的领导;煽动反对共产党、反对人民政府的骚乱。
(6)为犯有上述罪行的右派分子出主意,拉关系,通情报,向他们报告革命组织的机密。

(二)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划为极右分子:
(1)右派活动中的野心家、为首分子、主谋分子和骨干分子。
(2)提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意见,并积极鼓吹这种意见的分子。
(3)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活动特别恶劣、特别坚决的分子。
(4)在历史上一贯反共反人民,在这次右派进攻中又积极进行反动活动的分子。

(三)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错误应予批评纠正,但不应划为右派分子:
(1)在根本立场上并不反对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而只是对于局部性的工作制度,局部性的不属于根本原则的政策,工作中的问题,学术性的问题,共产党的个别组织,个别工作人员表示不满,提出批评的人,即使意见错误,措词尖锐,也不应划为右派分子;同样,在根本立场上并不反对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而只是在思想意识上有某些错误的人,也不应划为右派分子。
(2)有过类似右派的思想,但是并未发表过或散布过,而且已经认为错误、自动检讨出来的人,或者偶然讲过类似右派的话,现在已经承认错误,而在历史上一贯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人,不应划为右派分子。
(3)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或共产党的领导发表了错误的言论,但是并未积极宣传,事实证明不是出于敌意,经过指正表示愿意转变的人,不应划为右派分子。
(4)一度盲目地附和了右派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行,或者一度被蒙蔽参加了右派小集团,或者一度被右派利用,在了解右派错误以后,迅速地站在正确立场,同右派决裂的人,不应划为右派分子。
(5)历史上曾经站在反动立场,现在也没有显著的转变,但是在右派进攻时期并未进行反动活动的人,不应划为右派分子。
(6)凡是界乎右派分子和中右分子之间的疑似分子,在尚未查出足以确定为右派分子的充分材料之前,一概不划为右派分子,并且不用斗争右派分子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傅国涌: 林希翎



傅国涌:一場特殊的追思會

一場特殊的追思會◎ 傅國湧

● 林希翎追思會十一月二日,在她家鄉舉行。當年北大右派沈澤宜發言,深情地呼喚:林希翎,你今天終於回來了,在故鄉溫嶺的青山中,埋下你光榮、苦難而倔強的頭顱,你可以安息了......全場一片抽泣聲。



十月三十日上午,我接到一個電話,林希翎的部分骨灰已由她的兒子樓信達帶回國內,除了一部分送回她的故鄉浙江溫嶺安葬,另一部分骨灰將撒在北京。我隨即在微博上發了一條簡單的消息:

當年最知名的學生右派林希翎去年在法國謝世,她的骨灰終將回到與她一生榮辱血肉相關的這片土地上。遙想五十多年前的那個春天,這位人民大學的女生因為在北大的演講而轟動一時,成為舉國熟知的學生明星,她一生的苦難也由此開始,最後孤獨地病故於陌生的異國他鄉。
短短的一百多字,很快就有二百多條轉發,近百條評論,國人並未忘卻這位昔日的右派明星。。午後,香港《蘋果日報》記者就來電話採訪,想知道有關林希翎歸 葬故鄉的情況,他問得很細,比如墓有多大?哪一年買的?等等,可惜我所知有限。第二天《蘋果日報》刊出的新聞有些史實方面的錯誤,比如將「改正」誤為「平 反」,將林希翎當做未獲改正的「五大右派」之一,其實,「五大右派」是指被中央點名不予改正的五位民主黨派人士:章伯鈞、羅隆基、儲安平、彭文應、陳仁 炳;而林希翎是不予改正的著名學生右派。

基督教儀式的林希翎追思會
十一月一日中午,樓信達在杭州火車南 站給我來電話,他已買好當天下午前往溫嶺的火車票。經過一個星期的準備,林希翎的骨灰下葬的日子定在十一月九日,我乘坐八日下午的火車去溫嶺,樓信達與他 的一個親戚開車到車站接我,當夜即住在林希翎的故鄉溫嶺若橫鎮上。第二天早上,我們先到溫嶺市殯儀館,參加林希翎的追思會。九點,由當地牧師主持的基督教 儀式在讚美詩的合唱聲中開始,林希翎的兩個妹妹,許多親屬和朋友都是信仰基督教的。追思會由林希翎故鄉的時評家慕毅飛主持,他的開場白十分簡練,卻也十分 沉重:「今天我們聚在這裡,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林希翎回家了!」默哀三分鐘之後,林希翎的兒子做了簡短的致辭,他六歲出國,中文表達不是很流暢,我見他 手上發言稿寫的都是法文。接著,北大「五七」一代的代表、當年「五一九」運動者沈澤宜發言,當他面對鮮花中的林希翎骨灰和遺像,深情地呼喚:
林希翎,你今天終於回來了,你漂泊天涯的苦難而倔強的靈魂,從此可以回歸祖國,在故鄉溫嶺的青山中,在東海之濱,埋下你光榮、苦難而倔強的頭顱,你可以安息了。
頓時,全場一片抽泣聲。一九五七年那個春夏之交,他曾在北大未名湖畔親聆林希翎的演講場景。他指出林希翎的精神傳承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法國大革命博愛、 平等、自由的傳統,也就是基督精神的世俗化,一方面是中華民族的仁者愛人、以人為本的傳統,所以,她是中西最優秀文明、文化成果的結合體。在護送林希翎骨 灰下葬青山的路上,沈先生對我說,他當年在北大遠遠地看見過林希翎,並沒有見面交談過,一九七九年之後,他們通過三次電話,都是林希翎從法國或香港打來 的,但他說,他們屬於一輩子相互惦記的人。說這番話時,我看到老先生眼眶濕潤。
當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的楊光琦先生代表浙江的五七一代難友發言。他的發言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在中華大地上,您的骨灰將成為自由民主的種子,化育出旋轉乾坤的力量。」

李九蓮一案當事人朱毅的發言
從北京趕來的朱毅六十三歲,他是江西李九蓮一案的當事人,曾為此入獄。多年來以「祭園守園人」的名義守護半個多世紀以來為暴政殺戮的那些亡靈──林昭、 李九蓮、鍾海源、張志新......作為林希翎晚年的忘年交,在她離世不到十個小時前,他們還通過一次十幾分鐘的越洋電話。他說,我尋找林希翎是為了尋找 北大,尋找林昭,尋找林昭的背景,林希翎加上林昭,就代表整個「五一九」的這條道路。
我在發言時說,歷史不是斷裂的鏈條,而是由一代又一代的 人共同構成的,我們都處於歷史的鏈條上,我們要站在五七一代曾經達到的思考高度上,繼續往前走,歷史不能推倒歸零,歷史是一種傳承、一種積累,每一代人不 能總是從零起步,這是巨大的浪費,也是對歷史的背叛。從五七一代、四五一代到我所屬的八九一代,以及更年輕的八零後或者說互聯網一代,我們中華民族歷盡苦 難,一代一代的志士仁人追求理想,追求在這塊土地做人的尊嚴、做人的權利、做人的自由。她一生的道路就是在世間做出的見證,她背負的十字架我們這一代將繼 續背負下去,後面的一代又一代也將繼續背負下去。正是基於我對歷史傳承、精神傳承的理解,我才來到與我的故鄉一山之隔的溫嶺,也是因為同在基督裡。溫嶺是 基督教復興的一個地方。
廿五歲的徐小路是從北京趕來的,她發言時說,眼淚也解決不了任何事情,哭泣過後就沒有什麼意義。說到這裡,她卻泣不成聲,全場也是一片抽泣,她說八零後、九零後需要覺醒,她說我們因為愛,才會有恨,她說,中國現在需要改變,需要法治......
浙江五七一代難友此行共有六人,年齡最大的浙大教師葉光庭已經八十八歲,杭師大教師葉孝剛已八十二歲,他們也都做了簡短的發言。

母親過世後兒子才了解母親
貫穿整個追思會的是愧疚、歉意和懺悔。面對林希翎的亡靈,她的兒子、「五七」一代的多位難友以及朱毅,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了自己內心的愧疚。作為兒 子,七十年代出生在大陸、幼時移居法國的樓信達說,直到母親過世後,他才對母親有了真正的瞭解,他對此深為慚愧。(他在車上告訴我一件事,他小時在法國生 活最困難的一段時期,無條件提供了多年幫助的是一個左派政黨,好像是托洛茨基派,完全是因為尊敬他母親的人格。)沈澤宜講到他有位學友說過,「右派分子是 人類的傲骨」,面對這句話,他深感慚愧與內疚。林希翎則是「接近完美的傲骨」。楊光琦為自己缺乏傲骨,沒有堅持理念,在強權之下低頭而感到內疚。朱毅表達 了紅衛兵一代的懺悔,為這代人向包括五七一代在內的前輩知識份子鞠躬,為「文革」時代對他們的傷害而深深地道歉。
追思會外擺滿了花圈,林希翎 母校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友會,北大「五一九」的戰友們,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長,茅于軾、錢理群、章詒和、章立凡、崔衛平、艾曉明、滕彪等學者、作家、維權律 師,正在影響著這個時代的許多名字都出現了,流亡海外的方勵之、萬潤南、陳破空、胡平等名字也都出現了。這些花圈上的挽聯也吸引了許多窗外、過道上的旁聽 者。

一位偶遇追思會的網友之言
當地一位網友「淡水如夢」的博文說:「青史刺玫瑰」、「思想先 覺、自由勇士」、「民主之光、民族之光、華夏之光」,也有稱一代才女、曠世錚骨、鐵骨也柔情、丹心與日月同輝,......這位網友寫到:我驚異於這些如 雷貫耳的名字和稱頌,不知她是一位怎樣的女士。十一月九日上午九點鐘的殯儀館百來平方的二號休息室裡,林希翎的追思會開了近二個小時,是常規追悼會或告別 儀式的幾倍時間。因為這場特殊的追思會,旁聽的人士站滿了過道。通過他們的追憶和描述,遺像中白髮蒼蒼的老夫人的形象漸漸豐滿起來。
這場追思會非常特殊,從形式到內容,還有公安官員的參與和關注,讓人隱隱嗅出一點異樣。回家後上網,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林希翎在五七年是個赫赫有名的人士,一個永遠的右派,五十年前為了民眾具有通信、寫日記的自由而奮鬥過,是個不為任何當局者所用的角色。
她的人生是一場悲劇,但她永遠按自己的想法去活,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卻終生不悔。偶爾的機緣,我目睹了這場特殊的追思會,因此瞭解了一段歷史,瞭解了一個歷史人物。

林希翎安息在自己的出生地
追思會之後,大家護送林希翎的骨灰前往她出生的箬橫鎮「太平山公墓」安葬,背後是一排崖壁,氣勢不凡,對面卻是彌滿綠色的青山、綠樹、修竹。
墓是她生前自己選定的,與她父母的墓相鄰,因為是公墓,墓前很狹窄,花圈都只能擺放在旁邊,葬禮在牧師的主持下舉行,她在禱告中說:「我們的林老姊妹, 她在人生的戰場上、在精神上戰勝了一切邪惡的勢力,......耶穌,我們懇求你幫助,祝福這塊土地,祝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讓我們在基督精神的指引下, 為追求我們的理想,為要得著的永恆的真理而獻身......」
經歷一生的苦難之後,林希翎屬地的日子就此得安息。在她的墓前,安放著一塊石碑,上面鐫刻著她生前說過的一段話:
『我在中國看到的是一種愚昧的幸福,很少有所說的智慧的痛苦了,可惜我至死不會愚昧。我恐怕與任何當權者都難以合作,是一個永遠的批判者。幸運的是,在 民間我有大批朋友,志同道合者。感謝上帝,在我九死一生之際,總會派出天使,將我帶出死亡的幽谷。我也無怨無悔,將身上的十字架背負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墓碑上有一張她年輕當兵時的照片,五星紅旗之下,戴著五角星帽徽,這是對她一生命運的嘲諷,也是對那個被褻瀆、被欺騙的時代的見證。今天,雖然她已歸骨於故鄉的青山,但她的故事、她的理想並沒有結束。



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Wednesday, February 16, 2011

《吾爾開希遺書》

21年前的今天,蔡淑芳抄下了吾爾開希的遺書

香港記者蔡淑芳說:89.5.1 我到北師大探訪學生領袖。當時設在宿舍內的廣播台十分簡陋,只有擴音機喇叭,兩個文件夾寫着已播、未播的,同學給我找出吾的遺書來。我抄下了吾爾開希的遺書。

《吾爾開希遺書》

親愛的母親:
兒向母親遙遙謝罪,我知道你有心臟病,在家中你最疼愛兒,可是兒卻在這裡傷著你的心,兒不孝。
媽媽,也許你將失去你的兒子,你的兒子已準備好,為了一個你在夢中曾憧憬的、滿布鮮花的美麗世界,獻出自己的自由與生命。
媽媽,兒不敢忘記你的諄諄教誨,為人要正且直,不要貪生怕死,要敢於犧牲,要勇於悍衛自己認定的真理,而不要跟在別人後面,點頭搗蒜,兒時不敢忘。
幾十年來,人民為了人的尊嚴,為了他們應該有卻沒有的自由,為了互相都如兄弟姊妹般的情感伸出乞討的手和磨破膝蓋,沒有人把這世界已缺乏的美麗的東西發給人們,人民流過淚,流過汗,也流過血,甚至獻出了生命,可是我們奪到手的太少,太少了。但人民已經明白,乞求是不會有民主和自由、人權和法制的,只有正面慘澹的人生,用自己滾熨熱的鮮血才能澆灌出這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
兒不孝,不敢忘記媽的教誨,兒已準備好自己的鮮血給媽媽染紅一片鮮花,讓媽媽和更多媽媽們看到這世界美麗的希望所在。
媽媽,兒不忘媽媽對兒所寄重托,可惜兒年方二十一,未能盡全侍母左右之事,就有可能讓母親淚盈雙眼。
媽媽不要為兒悲傷,而為了更多的母親,因他們兒子的幸福微笑,兒先走了,想母親之為人必有痛兒之哭,想亦得為其他母親的幸福而產生欣慰,此即兒所孝母親之最了,不孝兒再三饒謝己罪,媽媽為了更多的母親和兒子,請你再為兒唱一遍童年天天聽得的催眠曲,微笑地送兒一程吧!

不孝兒,吾爾開希
五四運動七十年紀念日前

(摘自蔡淑芳女士的《一個記者的六四日記》)

文革博物馆

文革博物馆最新文章












  • 丁抒:风雨如磐的岁月——1970年一打三反运动记实









  • 阎志峰:“一打三反”运动是怎样掀起来的









  • 佚名:文革中一打三反学习班的四十种刑罚









  • 张郎郎:关于文革中的“一打三反”运动  回忆与思考









  • 佚名:沧海有泪:洪沧海四十年祭









  • 徐卓人:一打三反









  • 张耀杰: 遇罗文谈人权先驱遇罗克









  • 杜高: 南京街头惊心动魄的一幕









  • 肖蒙:北京大学第八名被处决者——黄立众 









  • 谢贵平:北大学生黄立众与1961年「中国劳动党」事件









  • 佚名:女演员反对陪中央领导跳舞被处决









  • 萧萧竹:围坐火炉做判官——我的“一打三反”记忆









  • 林启山:骇人听闻的“一打三反”









  • 夏韵:“一打三反”——文革史最血腥的一页









  • 方子奋:我被抓上“一打三反”公判大会









  • 李景宁: 一个被错误处决的农民诗人









  • 方子奋:南京“三·六”公判四十年祭









  • 金师爷: 一九七〇年的“一打三反”运动









  • 王友琴:第七个死刑:吴思慧









  • 王友琴:文革受难者——顾文选









  • 王友琴:文革受难者——遇罗克









  • 文革受难者——陆兰秀









  • 萧萧竹:纪念一位先哲——谨以本文纪念遇罗克遇难40年









  • 徐友渔:思想家和烈士:《遇罗克与出身论》序









  • 施卫江:食物链最末端的宿命——为纪念遇罗克烈士殉难40周年而作









  • 遇罗文:罗克就义40周年祭









  • 于建嵘: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









  • 祭园守园人:何为不朽:遇罗克就义39年祭









  • 佚名:毛泽东亲自批准枪杀遇罗克 高干子弟欢欣鼓舞









  • 叶治安:遇罗克罹难38周年祭









  • 李诗文:血腥的一幕——李诗文致遇罗文(遇罗克之弟)









  • 李昌玉:连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也要屏蔽的中国—— 纪念遇罗克









  • 陈文立:《沧桑岁月》——一打三反、酷刑、第一次受刑









  • 丁抒:张轶东的“一个人的遭遇”









  • 佚名:“一打三反”运动中的荒诞故事









  • 何蜀:文革中重庆的“一号专案”









  • 刘小萌:任毅《南京知青之歌》案始末









  • 赵旭:文革中被枪毙的中共县委副书记杜映华









  • 赵旭:血写的历史——记文革中枪毙教授张师亮









  • 自由亚洲电台:回首文革:血统论和出身论









  • 林贤治:读遇罗克









  • 晋松:铁证如山









  • 白磊:黑暗历史中的思想先锋——读《遇罗克遗作与回忆》









  • 李昌玉:纪念中国的马丁·路德·金——遇罗克









  • 陈奎德:遇罗克:红色中国争人权的先驱——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   文献集粹









  • 中共中央:中共发动“一打三反”的三个文件









  • 廖亦武:1970年的十三个犯人的死刑判决









  • 杨莉藜 摘编:“一打三反运动”地方史志摘编 






  •    其它“文革”文章









  • 刘自立:立像废史,复哀后人——关于卞仲耘塑像的思索









  • 田奇庄 赵军民 王卫星:1968年的反人类大惨案









  • 祭园守园人:就李九莲简历致徐唯辛教授








  • 林昭

    .
    1982年五一節,林昭幕落成。彭令範與蘇南新專部分同學在墓前合影。
    林昭墓——全景
    林昭墓——墓碑正面
    林昭墓——舊墓碑背面,刻有訛為林昭所作的《浩歎》
    林昭墓——新墓碑背面,刻有林昭獄中血詩——自由無價,生命有涯,寧為玉碎,以殉中華。
    林昭與父母墓







    .
    1959年攝於北海公園
    攝影年代待考
    林昭和她的母親許憲民(左),妹妹彭令範(右)
    林昭(上)與李雪琴合影
    攝影年代待考
    攝影年代待考
    攝影年代待考

    林昭紀念館

    林昭紀念館
    (最後更新:06/01/2009 20:34:36)



    普洛米修士受難的一日林昭
    血衣題跋林昭
    獄中血書節選林昭
    早期詩作林昭
    50年代作品三篇林昭
    無題九章林昭
    贈張元勳詩三首 林昭
    寄羊華榮三首 林昭
    判決後的聲明林昭
    《浩歎》非林昭作王春瑜
    林昭:曠世寂寞堪英雄佚名
    新發現的林昭文稿傅國湧

       2008
    刻骨銘心的往事譚天榮
    靈巖山下林昭魂(新版)宋林松
       2007
    文革中被槍斃的中共縣委副書記杜映華 趙旭
    林昭案件的軌跡參照佚名
    “殉道者”林昭 錢理群
    悄悄祭奠亡靈之林昭篇 孟繁東
       2006
    林昭、海子與美學的新千年潘知常
    《林斤瀾說》:天堂水寒程紹國
    林昭:中國的聖女——自由主義在近代中國陳奎德
    精神病、偏執狂,精神先知? ——從林昭想到的 陳奎德
    李銀河的幸運——林昭的不幸佚名
    救世與救贖弘毅
    中國人的利益哲學:唯獨將公共的利益排除在外 佚名
       2005
    還原歷史的真相吳弘達
    訪林昭的胞妹彭令範張敏
    憶林昭並思中國道德信仰的重建 辛文
    關於林昭,我還想說幾句話丁子霖
    作為一個基督徒的林昭任不寐
    我和林昭彭力一
    從紅樓夢、柳如是別傳到林昭傳奇佚名
       2004
    尋找林昭的靈魂胡杰
    尋找林昭的靈魂(視頻)胡杰
    我與林昭丁子霖
    解讀林昭之死丁子霖
    尋找林昭江菲
    英雄悲歌:聖女林昭復活記摩羅
    新編林昭年表周晶波
    自由之魂:從雷震到林昭 余杰
    中國有北大,北大有林昭 章立凡
    林昭骨灰安葬儀式在蘇州舉行張敏
    耶穌何以不救林昭!劉自立
    林昭給我們的精神挑戰——給友人談林昭艾曉明
    尋找女性的價值:從婦女節開始的思考黃 峪
       2003
    一個沒有情節的愛情故事譚天榮
       2002
    林昭年譜摩羅
    林昭與《星火》雜誌丁抒
    林昭同案犯張春元、杜映華之死丁抒
    歷史還在忍辱含垢肖雪慧
       2001
    林昭的思想高度摩羅
       2000
    林昭,不再被遺忘(觀察電子書屋藏書,請點擊下載) 許覺民 編
    林昭二三事 陳淑方
       1999
    我的姐姐林昭彭令範
    北大往事與林昭之死張元勳
    幽明心語張玲
       1998
    姐姐,你是我心中永遠的痛彭令範
       1991
    林昭之死王若望
       1988
    一個不屈的英魂——憶林昭劉發清
       1981
    歷史的審判穆青 等
    林昭之死 陳偉斯
    圖片選(一)本中心輯
    圖片選(二)本中心輯

       2008
    林昭,我們如何愛你 胡發雲
    “祭奠林昭”發起人致胡錦濤溫家寶的公開信胡迪
    林昭四十年祭傅國湧
    五十五萬顆星星中最亮的一顆星星鐵流
    自由女神祭陳奉孝
    唐荊陵祭奠林昭結束剛回到家中即被帶走民生觀察
    祭中國的自由女神——林昭阿森
    悼林昭詩三首——為四十年祭而作沈澤宜
    前往蘇州祭林昭的公民行動進展順利民生觀察
    林昭遇難四十週年祭文選登鄭家豐 等
    自由與暴力——林昭遇難40年祭(譯文)王容芬
    情觴“鐵一號”(2)林希翎:林昭與甘粹緣中緣祭園守園人
    張元勳:藍橋之帆今何在? (多圖)祭園守園人
    林昭與索爾仁尼琴彌留時分(組圖)祭園守園人
    是誰,這樣定格了林昭?祭園守園人
    放飛自由——林昭:自由魂見證的魂祭祭園守園人
    鷹視下的2008 靈巖十八祭(組圖)祭園守園人
    靈巖聖火:鷹視下的焚祭與世界傳承——林昭四十年祭祭園守園人
    靈巖高處年輕的風:林昭與譚天榮祭園守園人
    為本真的追尋:林昭與沈澤宜祭園守園人
    恐懼林昭紀念活動,蘇州警方加強戒備中國信息中心
    “4.29”林昭遇難日前當局將禁止探訪林昭墓中國信息中心
    遙祭林昭 王康
    戴鐐銬的泉——寫在林昭四十週年祭 許志華
    穀雨過後——紀念林昭烈士遇難四十週年塗國文
    關於籌建林昭紀念館的策劃佚名
    有關林昭的幾點思考張成覺
    林昭死難四十週年祭典倡議書劉學勇 等
    我為什麼會被林昭感動?——寫在林昭的靈魂飄逝四十週年之際 李衛東
    致林昭普羅旺斯騎士
       2007
    火種楊莉藜
    林昭——血與自由的獻祭(一)趙啟強
    祭林昭:血寫的詩行金小敏
    風從靈巖來:2007.4.29祭掃林昭墓匯實佚名
    十字架的高度—信仰中國的精神坐標劉路
    林昭與五分錢逸秋
    林昭75誕辰之祈(四則)祭園守園人
    致敬,吶喊著人性中國的“劊子手”!祭園守園人
    林昭墓與雷震的自由墓園祭園守園人
    月夜踏青:一個聲音的紀念祭園守園人
    周杰倫似乎更應該知道林昭祭園守園人
    秋瑾百年祭:九歌秋瑾亦林昭祭園守園人
    叩天王實味——魯迅.林昭:民族魂(之十七)祭園守園人
    在紅樓與提籃橋之間:感受《錢理群: 殉道者林昭》(一)祭園守園人
    在紅樓與提籃橋之間:感受《錢理群: 殉道者林昭》(二)祭園守園人
    在紅樓與提籃橋之間:感受《錢理群: 殉道者林昭》(三)祭園守園人
    美麗的“墜落”——致阿韓女士 祭園守園人
    鮮花盛開在悲壯的五月——紀念林昭殉難39週年北馬
    流浪瑣記——尋訪林昭墓 田永德
    讀林昭獄中作陳靄文
    姑蘇城內有好女妞妞兒
    林昭之死週輿
    林昭:我站在金門口,高舉自由的燈火荒原人
    能夠與這位女子同處一個星空是幸運的遠方羊
    林昭39年祭 惠純
    紅梅小土豆
    觸摸歷史金典年華
    你喜歡的小吃,我捎往天街給你魚丸粗面
    七律·悼聖女林昭茗緣齋主
    上海網監通知我刪除文章周晶波
       2006
    我的追魂之旅:刀在口上之日阿韓
    紀念林昭佚名
    中國聖女何與懷
    尋找林昭之墓 西峰秀色
    靈巖山下尋訪林昭張允若
    再提林昭:“恐怖”為什麼還是離我們很近?章治萍
    林昭,尊敬的“北大”詩人章治萍
    失敗者的飛翔—— 讀《王若望自傳》裡的林昭一家 阿韓
    只有一縷頭髮的墓地左手
    我以我血薦軒轅——林昭遇難38年祭佚名
    滴血的玫瑰——林昭遇害三十八年祭胡迪
    失去——中國夢胡迪
    走近地平線:林昭74週年誕辰紀念 祭園守園人
    寫在九月九日:“站”出世紀的凌霄花:林昭祭園守園人
    千年嘆三女:秋瑾百年情中結祭園守園人
    林昭:信仰中國的精魂祭園守園人
    魯迅的鬍子.林昭的眼睛——魯迅.林昭:民族魂(之二)祭園守園人
    站著 醒著:同祭中華四烈女祭園守園人
    自由之羽·林昭英靈祭(美術作品)王滿
    林昭的悲劇會在中國重演嗎? 蔡慎坤
    淚眼看林昭佚名
    因為林昭佚名
    今天我們想起林昭、張志新、顧準…… 佚名
    林昭、貞德、寬容黑星人
    林昭走後怎麼樣 邵凌瑋
    十字架——獻給林昭劉自立
    思想的葦,遙祭林昭胡迪
    尋找林昭——“冰點”的行動李大同
    國朝史略: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林昭 雪域桃源
    五律 哭林昭天風拂我
    七律 林昭拾葉末
    不該忘記的女子飛去揚兮
    血為何而流飛去揚兮
    濾過歷史的風沙——審視歷史記憶水麥
    不屈的忠魂 佚名
    和林昭烈士九章 鄧世廣
    不律 無題(步韻林昭) 錕铻劍
    兩個林昭 佚名
    血給我們的那些記憶 為君呻吟
    張志新VS林昭,誰的思想更深邃更俱生命力 黃山松
    林昭,你是青松,你是陽光邱建源
    給林昭離未
       2005
    為林昭吶喊吳弘達
    未名湖畔之夢趙雨田
    胡杰和《尋找林昭的靈魂》 丁東
    透過胡杰的眼睛看到林昭日不落
    林昭之死與我們這代人範泓
    2005年7月29日拜林昭墓李健
    尋林昭墓未果趙迅
    想起林昭南山秀
    夜讀林昭 章玉政
    讀林昭絕命血詩,敬次其韻 佚名
    誰抗爭誰流血——祭林昭 白宇極
    漫不經心談林昭長風
    作為雞蛋的林昭蔣藍
    靈巖山上祭林昭胡迪
    蘇州,今夜我有話要說胡迪
    為林昭而作陳雲昭
    與“80年代後”女兒談林昭 崔衛平
    遭遇不同野獸:秋瑾、林昭和張志新趙雪
    【祭林昭】刀在心口之上餘世存
    林昭紀念館建立五週年感言Panghua
    愧對林昭佚名
    從林昭與盧雪松說起佚名
    生命因自由而美麗——獻給林昭弘毅
    林昭是何許人也水蛭
    血濺羅裙直道存——也說林昭花落無聲
    敬挽林昭一首白鷹
    芳魂一抹,千古悠悠——因浪漫而無懼的林昭佚名
    三十七年的祭念楚望台
    與母親談林昭唐磬
    姐姐,我不哭——紀念林昭風吹花葵
    胡杰的日子範泓
    逝去的林昭洪聲
    因為說話而被槍斃的——紀念我的英雄林昭 德恒和山
    給林昭 董常跑
    再致林昭 董常跑
       2004
    靈巖山下林昭魂 林木
    關於五分錢子彈費的備忘錄(美術作品)高氏兄弟
    林昭whdxf
    傾聽林昭的遺言 劉曉波
    追尋一個聖潔的靈魂——感悟林昭 小喬
    祭掃林昭烈士墓札記王繼海
    桃花樹下的林昭 小鳳采薇
    他們說三月要去祭林昭 宋無眠
    林昭:中華民族最後的血性陳破空
    巫頌——紀念林昭篇 陳姜季
    把英雄林昭還給我們的民族蔡詠梅
    林昭在為我們尋找林達
    春節遊記:在林昭墓前的沉思羅小白
    亂世紅顏——憶思想先行者:林昭佚名
    你知不知道林昭? !伊原
    聖女林昭盤古
    中華民族的自由女神傅國湧
    祭詩:寫給偉大不屈的女性林昭佚名
    遺忘與記取,都在繁華最深處小瘋子
    巴爾的摩之行金鐘
       2003
    憶林昭(七絕三首)江嬰
    步江嬰先生之“憶林昭”(三首) 沈匯豐
    祭林昭佚名
    《異端的權利》·不銹鋼老鼠事件·林昭 瘋了
       2002
    面對血寫的文字——初讀林昭:《致人民日報編輯部信》 錢理群
    林昭與弓琳:兩個北大女生的對照余杰
    清君側與“幹臟活”——追查殺害林昭的主謀是對林昭最好的紀念 王中陵
    給林昭蕭瀚
    誰向林昭母親索取了五分錢子彈費柔情似刀
    追懷林昭:咀嚼我們的精神資源魅力蘭朵
       2001
    林昭在哪裡? 李鎮西
       2000
    今日紅花發——憶林昭同志錢惕明等
       1999
    林昭的光芒方方
       1998
    讀《我的姐姐林昭》 林斤瀾
    若為自由故——林昭,一個被淡忘的名字余杰
    高貴的林昭小巴子
    被埋葬的詩章——追憶林昭吳浪
    我將這一滴血,注入祖國的血液裡聞昭
       1996
    五分——十年十癔之五林斤瀾

    歷史我記錄:與林昭有關的資料集
    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紀念林昭專輯
    紀念林昭文集(浴火鳳凰)
    紫金網:林昭之死
    紀念林昭(五柳村特刊)
    林昭,你在哪裡? (網同林昭紀念館)
    林昭—飄逝的靈魂(同懷公益紀念館林昭館)
    百度林昭吧
    為了忘卻的紀念
    追思北大聖女林昭(老頑童網)

    許憲民二十年祭馮英子
    悼許憲民林昭馮英子
    哭牆弦歌:林昭的舅舅許覺民先生祭園守園人
    靈巖悲風思白髮祭園守園人
    我記憶中的許覺民先生馮玥
    我的許覺民印象綠原
    懷念老所長許覺民先生陳聖生
    紀念許覺民先生佚名
    潔泯:質本潔來還潔去 丹晨
    致潔泯 ——追念許覺民先生 懷宗
    祭林昭許覺民
    月餅情結許覺民
    記韋君宜許覺民
    林昭紀念館—觀察製作